十年间永仁县人口的发展变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也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关键节点的一次重大基本国情国力调查,对于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便于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公众了解读懂普查数据,本文对《永仁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相关数据进行简要解读。
——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统计口径
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是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常住人口是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人口(即“户籍常住人口”),也包括无本行政区户籍但实际在住的人口(即“外来人口”)。
——从人口总量上看
我县常住人口总量比2010年减少。2020年,全县总人口9.8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1.13万人,人口总量居全州第10位,占全州人口总量的4.05%。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人口流动活跃,城镇人口和乡村户籍人口因为就学、就业和择业等原因,从户籍地流出,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等经济发达地区流入集聚,使得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各省区主要城市群等区域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这些区域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近年来,我县把就业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县劳务输出工作成效明显,大量劳动力外出到县外、州外、省外就业。
——从人口质量上看
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文盲率从2010年的3.62%下降为2.68%,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全县3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959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013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1387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017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总体来看,与2010年相比,全县每10万人拥有的大学、高中、初中文化程度人数均大幅度增长,小学文化程度人数下降,受教育重心向较高文化层次转移。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全县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从性别构成上看
总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1178人,占总人口的52.23%;女性人口为46807人,占总人口的47.7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34,高于全国4.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18个百分点,高于全州4.83个百分点,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08上升1.26个百分点。
——从家庭人口规模上看
全县家庭户住房间数和面积增加,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和提高。2020年全县家庭户平均住房3.72间,人均住房间数1.31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06㎡,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增加0.25间、0.31间和3.18㎡。
——从年龄构成上看
少儿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均下降,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抚养比上升。2020年全县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减少3017人,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1.16个百分点。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64896人,比2010年减少10762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2.99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县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3.92个百分点。
——从人口的城乡结构上看
全县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十年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10990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82个百分点。总人口超过1万人的有永定镇、宜就镇、莲池乡。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永定镇常住人口增加了7638人,其余9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减少,永定镇的人口吸纳和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普查结果表明,随着我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落实落地,10年来全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人口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口持续向经济更为发达、公共服务更为完善的区域中心城市聚集的趋势更为显著。
——从家庭户住房上看
全县家庭户住房间数和面积增加,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和提高。2020年全县家庭户平均住房3.72间,人均住房间数1.31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06㎡,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增加0.25间、0.31间和3.18㎡。
——从民族人口结构上看
由于户籍人口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全县常住人口明显减少,但少数民族人口和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所提高。全县汉族人口37293人,占总人口38.06%,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4564人,比重下降0.23个百分点。少数民族60692人,占总人口的61.94%,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减少6755人,比重提高0.23个百分点。其中:彝族人口52204人,占总人口的53.28%,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彝族人口减少5253人,比重提高0.71个百分点。
十年间,我县人口的主要变化反映了我县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也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同时,普查数据也反映出我县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龄化进程加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