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9月14日,云南省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在永仁召开。来自全省各州市与会人员齐聚永仁,实地观摩永仁县搭建"幸福里"新型劳务用工平台,协同解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难题,为稳住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的创新举措。会上,永仁县重点作经验交流。
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生态优势,永仁县大力推进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县高原特色错季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53.6万亩,农民人均7.8亩。
面对林果产业用工季节性、“脉冲式”的特点,企业长期招工难、留人难,而群众又普遍面临工作难找、吃住不方便、岗位不稳定的困扰。今年以来,永仁县以“营商环境三年行动”为抓手,搭建了“幸福里社区”“零工驿站”劳务用工平台,构建了“用工企业+劳务平台+务工人员”模式,组织就业创业、技术技能、法律法规等培训,提升务工人员就业能力,有效解决用工和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一是搭建平台,让就业难题变多方共赢
让企业安心做主业,用工的事交给我们办。永仁县由县国投公司组建了劳务公司,租赁国有闲置产权,搭建“幸福里”租赁社区平台,打造“国投劳务”品牌,通过劳务承包、劳务派遣等形式,建立“一人一企、一企一策”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按需上门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又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减少了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同时,还增加了县国投公司现金流,提高了企业的信用背书。今年以来,“幸福里”社区共吸纳产业工人2351人,累计为企业提供用工12.8万人次,为县国投公司增加1750多万元的劳务收支。蓝莓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幸福里建成后,用工随叫随到,让我们又省心又省钱,为公司解决了大难题”。目前,这家公司建成1800亩基地后,又扩建了2000多亩。
二是做优服务,让四处打工变门口就业
招人难,留人更难。永仁县坚持产业布局在哪里,“幸福里”就建在哪里,劳务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通过租赁盘活闲置低效校舍、敬老院、办公楼等国有集体资产,配套建设食堂、洗浴室、卫生间、洗衣房、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将县客运企业纳入服务网络,上下班专车接送,免费提供吃住行生活保障,统一购买工伤保险,打造“拎包入住、送餐到岗、餐后上工、往返接送”的优质务工环境,让务工人员打工挣钱、照顾家庭“两不误”,稳定了产业工人队伍,群众一传十、十传百,幸福里社区工人队伍逐渐壮大。目前,社区共吸引2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永仁县又复制新增了3个可容纳1600人的“幸福里”社区。
三是建强组织,让传统农民变产业工人
既要好就业,更要就好业。永仁县坚持党建引领,把党支部建到“幸福里”、建到基地上,充分发挥“国投劳务+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的优势和作用,配套开发招银幸福里小程序,以“线上+线下”劳务组织化为牵引提高农业全领域组织化程度,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开办“新农民大讲堂”,组织就业创业和生产技术培训,加强家庭美德、法律法规、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基地+社区”模式集中培训,让传统农民成为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工人,将务工“游击队”变为了产业“正规军”。目前,社区大部分务工人员月工资达到了4500元,部分晚间加班的达到5000元,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产业工人致富路。
与“幸福里”共同成长的,还有永仁县的“零工驿站”。长期以来,县城零工人员站大街、挤墙角、蹲树根,风吹、日晒、雨淋,这边赶那边跑,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块“心病”,为此,永仁县利用闲置公房,进行改造,配套服务设施,在全州率先打造了“零工驿站”,提供务工信息和法律援助,让零工人员有了自己的“家”,让他们体面、有尊严地劳动。
下步,永仁县将全面推动组织化能力、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社区管理水平、联农带农机制、农业产业和务工人员幸福感“六大”提升工程,全面打造“幸福里”升级版,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月月有活干,全年能务工,天天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