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
新华财经客户端推出文章
《“指尖艺术”到“指尖产业”——看楚雄彝绣的蝶变之旅》
聚焦楚雄彝绣如何实现从“指尖技艺”到“指尖产业”再到“指尖经济”的蝶变
↓↓↓
缩千里于尺幅,绣万趣于指下。
楚雄彝绣拥有1700多年的传承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彝族百姓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在楚雄州保护、传承和发展下,楚雄彝绣实现了从“指尖技艺”到“指尖产业”,再到“指尖经济”的蝶变。小小绣花针,传承了千年彝绣美,走向了时尚大市场。
绣品变商品 筑牢彝绣产业根基
“彝家女子会拿针就会刺绣。”楚雄彝家人常常骄傲地说。指尖飞舞,薪火相传。彝家人把落枝的喜鹊、绽放的山花、飞舞的蝴蝶,一针一线、一丝一缕,和着真挚浓烈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绣在布上,缝制在服饰上。但千百年来,彝绣的发展多停留在自给自足、自娱自乐上。为将这一沿袭千年的民族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楚雄州成立了由楚雄州委宣传部牵头抓总的彝绣产业工作专班,把方向、定政策、抓培训、促生产,筑牢彝绣产业根基。出台加快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1+N”政策体系;制定全国首个以“楚雄彝绣”为代表的手工刺绣标准;申报彝族手工刺绣工艺制作专项证书,开展绣娘培训;建设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启动编制全国首个手工业发展指数“新华·彝绣产业发展指数”……截至目前,楚雄州建成彝绣车间77个、绣坊260个、彝族服饰传习所14个,发展彝绣经营户538户、绣娘5.7万名,逐步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据统计,2022年全州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彝族刺绣开启了“变现”之旅,实现了从绣品到商品的跃升,为加快彝绣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绣片变名片 擦亮彝绣产业品牌
以彝绣为代表的楚雄民族服饰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达和载体。
自2011年起,云南省委、省政府就把楚雄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确定为云南重点旅游文化节庆品牌——“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强力推进、精心打造。让楚雄彝绣通过“民族赛装”之路,步入“走出去”快车道:2016年10月,“云秀·千年彝绣”登上北京国际时装周;2017年12月,“云衣彝裳”绽放上海滩;2018年11月,楚雄彝族经典音乐舞蹈服饰展演《彝乡之恋》登上首都舞台;2019年4月,楚雄彝绣特色成衣服饰亮相上海时装周;2019年9月,“taoray taoray X楚雄彝绣”跨界作品发布会在纽约曼哈顿春天工作室压轴登场;2023年6月,楚雄彝绣亮相深圳文博会;2023年9月,以“流光彝彩、美美与共”为主题的云南楚雄彝绣成衣系列发布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千年彝绣登上米兰时装周舞台。楚雄发布,赞76楚雄州还借助节庆会展平台,先后组织彝绣企业到香港、澳门、台湾、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以及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展示、展销。一袭优雅醉千年,霓裳一展动四方。“七彩彝绣”“咪依噜”“纳苏”“彝家公社”“索玉”等一批知名彝绣品牌打响,楚雄民族服饰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彝绣渐成彩云之南的文化新名片。
秀场变市场 拓展彝绣产业空间
“在政府搭建平台的帮助下,我们的彝绣产品越来越受到外界认可。”楚雄市彝绣企业家自信地说。楚雄彝绣从乡村T台走到国际秀场,掀起最炫民族风,一件件作品以其独特技艺和民族文化魅力备受青睐。今年以来,楚雄州带领彝绣企业推动“楚雄彝绣”与“妈祖文化”两大非遗成功牵手,与红木家具、莆田鞋业等联名开发文创产品;还与卢多维卡公司、马佐多毛制品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与COCCINELLE联名出品彝绣手工刺绣配饰及真皮包袋等。千年非遗书写“指尖新传奇”。楚雄彝绣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的大转变,也成为了促进农村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2012年至2022年,楚雄州绣娘人数从2.75万人增加到5.7万人;绣娘人均增收从563元增加到3180元,带动1200多名残疾人绣娘就近就业。
“楚雄彝绣因美而生、因时而变、因势而新。”在14日举办的新华;楚雄彝绣产业发展指数暨非遗活化促乡村振兴研讨会上,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表示。古老的文化遗产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楚雄州彝绣特色文化产业的未来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