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永仁动态

点赞!《云南日报》两次聚焦永仁“幸福里”社区劳务用工平台

日期:2025年03月18日   作者:   来源: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点击:[]

3月18日

《云南日报》两次

聚焦永仁“幸福里”社区劳务用工平台

原文如下

复制图片


就地就业 乡村和美


“我现在有了新身份——‘产业工人’。虽然比我去深圳打工收入略有减少,但除去交通费等,收益还不错。最主要的是不用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了。”通过“幸福里”就业平台,村民张青林找到了家门口就业的好工作。

近年来,永仁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通过“幸福里”平台,企业极大地解决了用工难题,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收入。相关企业每年支付工人工资达2558万元,土地流转费达1200余万元。在怒江州泸水市的棒球工厂里,熟练工每个月能拿3000元以上。

为了让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解决好留守儿童带来的社会问题,云南大力抓好家门口就业,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车间,招小商、招劳动密集的商,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群众不出远门就有活干、有钱赚。通过总结推广永仁县“幸福里”就业平台等经验做法,我省去年脱贫劳动力县内务工累计超过150万人,创历年新高。

乡村不单单是故土,更是一方能留下来拼搏的热土。云南提升创业就业质量,实施青年创业兴乡三年行动,12.8万人到乡村开展服务、就业创业,培养认定3万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乡村工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带动乡亲致富增收。

金瑞瑞和母亲在家乡楚雄创办了一家彝绣企业,吸纳了2000多名绣娘就业。目前楚雄州彝绣产业产值达13亿元,从业人数超过5万,绣娘的人均月收入达3180元,彝绣成了妇女们在家里就能致富的产业。

产业蓬勃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云南制定实施“千万工程”三年行动,扎实推进374个边境幸福村建设,有序推进1200个乡村振兴村建设,8502个脱贫村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复制图片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壮大后,大批果品规模企业落地,季节性用工难问题随之凸显。2022年底,永仁县创建了楚雄州首个“幸福里”产业工人社区,有效化解企业用工难、群众务工难的困境。

“我们通过构建‘用工企业+劳务平台+务工人员’的利益共同体,搭建集招工候工、求职登记、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多样化服务于一体的‘幸福里’社区劳务用工平台,一头对接企业,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一头对接人社部门和乡镇,及时掌握群众务工信息,保障招用渠道畅通,并为企业‘订单式’用工进行集中统一的技能培训,在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同时,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幸福里”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永仁“幸福里”社区运行以来,稳定的用工、贴心的服务、可观的劳务收入,吸引了省内外工人慕名前来。来自武定县环州乡的群众李会芬去年3月来到“幸福里”社区,这几天正忙着包装果品。“我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通过边干边学,现在学会了很多实用技能,干得多的话,每月能有8000多元的工资。”1995年出生的李会芬不仅活干得好,还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每周三晚上社区组织的新农民大讲堂上总能看见她的身影。“社区配备了员工宿舍、食堂、洗浴室、卫生间、洗衣房、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最多能容纳400名工人,我在这里工作和居住都很舒心。”李会芬说。

“‘幸福里’社区统一为务工人员购买工伤保险,建立和完善工人工资正常增长和定期结算机制,去年以来已发放工人工资1850万元,60%以上的务工人员月工资达4500元。”永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中心主任张念峰介绍,结合全县蓝莓、芒果、草莓等产业的分布,永仁县先后在猛虎乡、永定镇等产业集聚区建立起5个“幸福里”产业工人社区,注册务工人员达6180人。

在探索打造永仁“幸福里”社区的基础上,楚雄州结合重点产业、企业、园区及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持续推进“幸福里”社区全覆盖、迭代升级。截至目前,全州已创建26个“幸福里”社区,让“幸福就在‘幸福里’”成为常态化就业服务新模式。


在全国两会云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

点赞永仁县创建的“幸福里”社区劳务用工平台

走出了一条培养产业工人

培养职业农民的好路子

“幸福里”社区劳务用工平台究竟有何魅力

快和小编一探究竟

楚雄州永仁县位于云南北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素有“中国阳光城”的美誉,是很多企业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产业的首选之地,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3.6万亩。

图片

特色林果产业发达,意味着用工的阶段性、“脉冲式”特点突出。在永仁,1468家种植企业长期存在招工难问题,仅哲林芒果、光筑蓝莓两家龙头企业,高峰期每天用工缺口就接近3000人。而当地劳动力又普遍面临缺乏技术导致工作难找、岗位不稳定的困境。

图片

在永仁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项破解农业产业企业用工难、当地群众就业难的暖心举措,很快出台落地,“幸福里”社区应运而生。

2022年11月,首个“幸福里”社区在校点合并后闲置的查利么小学改建而成,面积达2000平方米,同时能容纳400名产业工人居住。以“幸福里”社区为载体,永仁县搭建了新型劳务用工平台,将企业用工信息台账、务工人员信息库、服务专员完全打通,通过劳务承包、劳务派遣等形式,构建弹性精准用工新模式。一头对接企业,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签订劳务承包协议;一头对接人社部门和乡镇,及时掌握群众务工信息,通过劳务派遣有效对接供需两端,解决用工务工信息对称、招用渠道畅通问题。

图片

以搭建“零工驿站”和“幸福里”社区服务平台为抓手,以“幸福里”社区、国投公司、用工企业、产业工人互利互惠、互利共赢的“1+N”工作思路,永仁县提升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化水平,全力打造的“永仁县幸福里产业工人”劳务品牌,在楚雄州,乃至云南省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全省已评审认定州市级以上“幸福里”社区56个,保障岗位需求24.9万个,组织就地就近就业42.24万人次,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上一条:永仁县召开2025年度向上争取资金储备项目情况专题汇报会

下一条:跟着赛事游永仁 | “体育+旅游”双轮驱动 永仁县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