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党校“主阵地”
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融入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日常教育等各个环节,落实到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积极打造好县委党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心·统战之家”,在楚雄州首家成立楚雄师院彝学研究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永仁研究基地,全面打开民族团结“地方资源优势与高校师资、科研优势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当好宣讲“主力军”
组建民族团结理论宣讲团,14名宣讲团成员积极深入全县各机关、校园、农村、社区、企业宣讲,以固定课堂、流动党课、田间课堂、实践课堂的学习模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理论方针政策,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增强“五个认同”。
讲好培训“专题课”
坚持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党校培训计划,通过科级干部培训班、村干部培训班、新任干部培训班、“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统战人士培训班、妇女干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采取专题授课、业务辅导、案例教学、实践体验、分组研讨等方式,认真开展教学活动。
强化科研“一体化”
紧紧围绕全域化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大”示范创建工程开展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五年来,县委党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理论文章8篇,为全县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搭建为民“连心桥”
先后选派4名优秀骨干教师到挂点联系村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南华天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贡菜280亩,投入资金2.2万元开展好“四万三进”各项活动。协调楚雄腾翔科技有限公司为联系村捐款2万元,教职工投入资金为联系村群众购买保险、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支持村委会举办技能培训班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