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领导挂点机制,压实教育责任。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乡镇党委会每年至少 2次研究义务教育工作,县、乡镇党政领导每年至少1次到义务教育学校调研与现场办公。县委常委挂点联系直属义务教育学校,县委常委委员、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别挂钩联系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县教育工委、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进行教育工作述职。32名“编外校长”深入学校调研 48次,解决43 个实际问题。
二是落实校长负责制,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行书记、校长“一肩挑”,优化 27名学校领导班子配备,增设 13名专职副书记,中小学党组织书记与校长管理、教学两手抓,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平均每周承担4-6节课堂教学任务,并纳入绩效考核。
三是严控“进校园”活动,为教师减负增效。对各类“进校园”活动严格把关,将不必要活动拒之门外,切实为教师减负,让教师专注教学质量提升。2024年,经统筹审批的“进校园”活动仅 7项,同比下降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