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永仁县,连绵群山在湿热季风中蒸腾出蓬勃生机,却也唤醒了深藏草木间的蛇类。3月14日,永仁县公安局永定派出所训练场上一场特殊的"人蛇博弈"正在上演——1.2米长的眼镜蛇昂首吐信,与手持蛇夹的民警对峙,蛇鳞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而警用护具上的反光条同样灼灼生辉。这场惊心动魄的实战演练,正是永仁公安为应对夏季高发蛇类警情开展的专项培训现场。
"眼镜蛇竖颈时攻击半径可达体长三分之一,五步蛇的毒牙能刺穿普通橡胶靴……"有着15年捕蛇经验的民警钱永光,手持激光笔指向蛇类解剖图。参训民辅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要点:"竹叶青常栖茶树""菜花蛇无毒但攻击性强""银环蛇毒性强但性情温顺"。
在装备展示区,警用蛇夹的钛合金卡齿、可伸缩蛇钩的机械锁扣、防穿刺手套的凯夫拉纤维内衬,引得年轻民辅警们轮流上手掂量。"以前以为抓蛇就是一根棍子一个麻袋,现在才知道得讲究'蛇器十八般'。"刚入职半年的辅警小起摆弄着蛇兜感叹。教官现场演示蛇夹"三点固定法":夹头锁七寸、钩尾控走向、兜底防反扑,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训练高潮随着铁笼开启到来——一条出警捕获的眼镜蛇被引入模拟庭院。这尾毒蛇一亮相,便在地上划出"S"形轨迹,颈部膨起发出威慑性嘶鸣。"保持1.5米安全距离!注意观察其头部摆动方向!"教官的指令声中,首批参训队员入场。
永定派出所女辅警文玉冰首次直面活体毒蛇,护目镜后的瞳孔微微收缩,但握蛇夹的手稳如磐石。当她用蛇钩引导蛇头转向的刹那,大家爆发出热烈掌声。"蛇类感知震动而非视觉,移动时要脚尖先着地。"她在训练日志中写道。这条"教具蛇"当天共参与17次模拟抓捕。
"过去接到蛇警只能联系林业部门,现在我们有底气第一时间控制局面。"巡特警大队队员杨国波展示着被蛇牙刮出凹痕的护臂,"这可比理论考试刺激多了!"根据当天的情况可以看出,参训人员平均抓捕耗时从初训的8分27秒压缩至终考的2分15秒,防护装备正确穿戴率提升至100%。
永仁县公安局副局长余红李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这项培训不仅仅是追求民辅警成为捕蛇人,而是锻造一支懂生态、会处置、能教育的专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