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就镇把污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绿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污水治理工作要求,采用“全摸底、全规划、全动员、全收集、全参与”工作法,推广宜就镇“1+6”两污治理模式,扎实推进污水治理。

一是“三张清单”全摸底。宜就镇建立环境敏感区污水治理清单、环境非敏感期污水治理清单、已完成污水治理清单“三张清单”,精准锁定治污对象。全镇12个村委会121个村民小组全覆盖实地查勘,74个村民小组污水不需纳入集中收集处理,其中20个村民小组已实施污水治理项目,54个村民小组因户数少、居住分散可通过沼气并入沼气或户厕改造化粪池处理后农户自行还田利用处理;47个村民小组污水需纳入集中收集治理,其中属于环境敏感区17个,非敏感区30个,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将环境敏感区23个村民小组纳入2023年治理,剩余24个村民小组纳入2024年治理。

二是“一表两图”全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以干部规划家乡,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工作为基础,将环境敏感区的小组规划出垃圾收集定位示意图、污水管线示意图、工程量表“两图一表”,上报县两污治理技术专班审定,精准锁定每户污水接入、村内管网现状、排水现状、垃圾处理现状。目前2023年23个村民小组“两图一表”已全部通过县技术专班现场审核并开工建设。

三是“三场群众会”全动员。坚持群众工作不做通两污治理不开工的原则,班子成员带着镇村干部到治污小组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和群众会,向群众讲清楚、算明白有利于人居环境改善、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群众身心健康的“效益账”召集在外工作的干部返乡参与家人及亲属的动员工作,动员群众开展自家污水收集。目前召开群众会31场次,发动干部返乡参与建设86人次。

四是“大小三格”全收集。镇村组干部包保到户督促指导群众完成自家污水“小三格”收集,污水分户后进入管网,厕所尾水和畜禽粪污使用小三格化粪池氧化后收入管网,村内主管网统一收集纳入村庄厌氧发酵池,再进入生态氧化塘,最后还田还地进行资源化利用,做到就地消纳处理。包保干部指导做到“三必须”,确保污水全收集。即:各农户的污水排放口必须设置“小三格”、厨房用水、洗衣废水、洗菜水、洗澡水必须经统一归集隔油后进入污水管网、畜禽养殖废水必须经沼气池或者改厕化粪池厌氧发酵后才可排入污水管网。

五是“大小师傅”全参与。坚持群众为主体,改变以往施工队大包大揽的模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由“大师傅”牵头,“小师傅”带头,结合审定“两图一表”和《永仁县农村两污治理指导意见》让群众动投工投劳参与污水主管网施工,每个村组根据人口及人员结构情况按照户均5个义务工或者每个人口2个义务工的模式投入义务工参与污水管网建设,既节约资金,让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又能让群众觉得是做自己家的事,在管线施工过程减轻了协调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