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急河水漫过膝盖,生死一线间,永仁县猛虎乡综合应急救援队员的救援绳成了唯一的希望。
激流中的生死营救。6月23日下午3时许,猛虎乡阿里地芭蕉箐河的水位正因连日降雨加上上游水库泄洪持续上涨。一名村民驾驶三轮摩托车试图强渡河道时,车辆突然在河中央熄火。浑浊的河水迅速淹没大半个车身,水位已漫过他的腰间,且仍在不断上涨。“河水太急了!我根本站不住……”被困村民的求救电话中夹杂着湍流轰鸣声。猛虎综合应急救援队接警后,4名消防员携带救生装备火速奔赴现场。抵达时,他们发现三轮车如同孤岛般困在河道中央,随时可能被冲走。
队长胡荣武迅速评估险情:河面宽达30余米,水流因近期强降雨变得异常湍急,水下暗流复杂。“水位还在涨,必须马上行动!”他果断下令:由两名水性精湛的消防员系安全绳强渡,其余队员在岸上固定牵引系统。

与洪水赛跑的20分钟。队员马晓聪和李金芮穿戴救生装备,迎着激流向河心挺进。河水冲击力让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水下暗石更增加了摔倒风险。“别慌!我们来了!”马晓聪向被困者呼喊,声音竭力压过水浪轰鸣。接近三轮车时,他们发现村民因寒冷和恐惧浑身颤抖。李金芮迅速用安全绳将村民与自己牢牢固定。“抓紧我的肩膀!”两人形成人墙,用身体为村民抵挡水流冲击。
岸上队员同步收紧牵引绳,三人沿绳索艰难挪动。经过10多分钟搏斗,村民终于被安全转移至岸边。但救援尚未结束——那辆载着农具的三轮车仍陷在河中,对靠它谋生的村民而言至关重要。
胡荣武立即调整方案:用绳索固定三轮车,借助另外一名群众的三轮摩托车实施拖拽。随着引擎轰鸣,红色三轮车终于脱离河水,此时距报警仅过去30多分钟。
暴雨背后的救援挑战。这场惊险救援发生在楚雄州罕见强降雨的背景下。州气象台数据显示,6月15日至22日全州平均降雨量达97.7毫米,最大降雨点牟定县余丁站累计212.7毫米,全州268个气象站监测到降雨,覆盖率高达99.6%。
更严峻的是,楚雄州2025年累计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69.5%,比过去5年同期平均降雨(190.2毫米)偏多196.1毫米,偏多103.1%。其中永仁县累计降水368毫米,较历年偏多81.6%。就在救援发生当日,云南省地质灾害预警显示,楚雄市、南华县、大姚县等地滑坡泥石流风险等级已达“很高”级别。
多民族山乡的韧性。猛虎乡作为此次救援的发生地,是楚雄州典型的多民族聚居乡镇。全乡9477人中,彝、傣、壮等10个少数民族占比达71.68%。近年来该乡老龄化趋势明显,60岁以上老人从2021年的1520人增至2024年的1896人,“一老一小”服务成为民生重点。
这个拥有“云南象棋乡”美誉的乡镇,以烤烟、蓝莓、蚕桑为主要产业。2024年全乡种植草莓3723亩、蓝莓1200亩,蚕茧收入达1405.5万元。乡内尼白租水库更是永仁县近5万人的饮用水源。
“我们熟悉这里的每一条河,但暴雨会让它们完全变样。”参与救援的队长胡荣武说。猛虎乡境内有8条河流和17座水库,汛期河道暗流复杂性远超平日。

风雨中的守护者。被救村民上岸后紧握消防员的手哽咽:“车要是冲走了,今年损失可就大了……”他当天正运送农具前往桑地采桑。猛虎乡是永仁县重要的蚕桑产地,时下正值养夏蚕的关键期。
“每次暴雨都是新考验。”队长胡荣武指着救援服上的泥渍说。这支队伍曾多次参与救援,但今年汛期压力尤甚——州气象台预报,6月26日至27日楚雄州将再迎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州防汛抗旱指挥部早在6月19日已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醒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地质灾害”。而应急救援部门的警示更为直白:汛期切勿冒险涉水,看似平静的河面下可能暗藏致命漩涡。
当被救村民的三轮车终于轰鸣着驶离河岸,消防队员们默默整理湿透的装备。远处尼白租水库在雨幕中泛起涟漪,这个具有“清洁饮用水源地”称号的大坝,此刻正见证着人与自然的又一次较量。在气候多变的滇中高原,这样的较量还将继续——但每一次,都有人在波涛中架起生命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