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永仁县永兴傣族乡的村寨里,多了一道道温暖的风景线。乡干部职工们怀揣着对老人们的深切挂念,轻叩一户户家门,走进辖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院落,与老人们一起围坐“小板凳”“唠家常”,宣传防诈骗、预防野生菌中毒,开展农户家庭用电安全宣传、隐患排查、卫生清扫等,将殷殷关怀与坚实的安全保障送到老人身边。

围坐话冷暖真情暖心
“大爷,您气色看着不错,最近胃口还好吗?”“大娘,降压药按时吃着没?家里米面油还够不?”没有生硬的问答,只有家人般的关切。干部职工们自然地搬个小凳,与老人们围坐一圈,在袅袅的炊烟或和煦的阳光下,开启了一场场掏心窝子的交流。他们耐心倾听老人的心声,细细询问老人身体状况、生活起居中的点滴难处,一笔笔认真记下老人的所需所盼。听着亲切的乡音,感受着真诚的关怀,老人们紧握的手松开了,脸上的笑容舒展了,心头的愁云也仿佛被这温暖的“围坐”驱散了。这份面对面的倾听、心贴心的交流,是实实在在的尊重,更是党和政府关爱最生动的传递。

“围坐”变课堂 安全入心田
温馨的家常话,巧妙化身为守护老人安康的“安全课堂”。乡干部职工们化身亲切的“安全宣讲员”,紧扣农村实际和季节特点,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老人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贴心话、实在话。
防诈警钟“唠”明白。“大爹大妈,天上不会掉馅饼!陌生电话喊你领奖、冒充‘公检法’要你转账的,一律挂掉莫信!”结合身边真实案例,用最朴实的方言,揭露“养老理财”“保健品陷阱”等骗局套路,反复叮嘱“不贪小便宜、不透密码、不转血汗钱”,为老人们的“养老钱袋子”牢牢上锁。
舌尖安全“叮”到位。“嬢嬢,山上那些色彩鲜艳的菌子有毒!不认得、没吃过的菌子,千万莫采、莫买、莫尝!”针对野生菌上市高峰,工作人员着重强调毒菌的巨大危害,分享识别小窍门,并详细告知误食后的紧急自救步骤,让“舌尖安全”意识深植老人心中。
用电隐患“查”仔细。聊天的间隙,工作人员的目光细致地扫过屋角和屋檐下。“叔叔,您看这个插线板都发烫了,线皮也裂了,太危险了!”他们一边聊,一边仔细检查老人家中的电线是否老化、开关插座是否松动、用电器是否靠近易燃物、是否存在“飞线充电”等隐患。针对发现问题,能当场整改的,当场进行了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需要专业维修的,详细记录,联系维修人员上门维修,确保隐患“不过夜”。同时,手把手指导老人学习安全用电常识,提醒老人注意防火和防触电。

“小板凳”承载大关爱 筑牢“幸福夕阳红”
永兴傣族乡干部职工这一张张“小板凳”,坐下去的是贴近群众的姿态,传递出来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与关怀。这不仅仅是一次次走访慰问,更是一次次零距离地倾听、一场场接地气的安全科普、一件件解难题的实事。通过这种“围坐唠嗑”的温情方式,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关乎老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网”也织得更密更牢了。它有效提升了居家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傣乡的“夕阳红”在平安、温暖、和谐的氛围中更加绚丽多彩,也为构建平安、和谐、温暖的家园增添了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