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燃气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聚焦工业气体和气瓶生产、经营、储存、充装、运输、使用以及检验等环节,进一步规范工业气体和气瓶的安全管理,进一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避免因气瓶充装、使用不当等引发泄漏、火灾和爆炸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全县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高。
一、检查范围及检查重点
(一)检查范围
全县所有工业气体(氧气、氮气、氯气、二氧化碳、溶解乙炔气以及为特殊用途而配置的特殊气体等)和气瓶经营、储存、充装运输、使用单位。
(二)检查内容
1.检查证照信息、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操作规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物资准备与演练情况。
2.检查工业气体和气瓶充装、生产、经营以及检验单位的相关资质,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及安全管理情况。
3.检查工业气体和气瓶储存现场管理,安全警示标识是否明显;在用气瓶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完好,瓶体颜色是否清晰,气瓶是否规范存放,并严格落实防倒、防滚措施。
4.检查工业气瓶充装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气瓶安全技术规程》中气瓶必须专用和不得改装使用的规定,是否落实充装前、后检查制度,保证气瓶充装介质与钢印标记一致。
5.检查装卸气瓶时是否配备瓶帽(有防护罩的气瓶除外)和防震圈(集装气瓶除外),严防摩擦和撞击,严禁无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车辆装载。
6.检查是否建立日常的检验、检查、维护保养及出入库台账管理人员、充装员、气瓶检验员、操作人员的资质及培训情况等。
(三)检查重点
1.全面清理、严肃查处无证照生产经营、运输工业气体以及使用检验不合格气瓶、超检验有效期气瓶、使用应该淘汰气瓶的违法违规行为。
2.查处企业未按规定落实工业气瓶使用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未建立气瓶等相关设施设备台账记录,配备必备安全防护用品,未建立并完善气瓶使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企业员工未按规程操作,未进行气瓶定置管理,未严格落实气瓶防倒、防滚措施等行为。
3.查处工业气体充装单位充装人员无作业人员证书、作业人员证书超期、充装记录不完善、气瓶充装质量不符合要求等行为。
4.加强对流动作业人员使用气瓶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使用工业气体行为。
二、时间安排
专项检查工作时间为即日起至6月30日,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安排部署阶段(3月15日至4月15日)。各有关部门、企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对检查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企业开展隐患自检自查。
(二)集中检查阶段(4月16日-6月15日)。各有关部门依据工作职责,按照“全覆盖”要求,对工业气体和气瓶生产、经营、储存、充装、运输、使用以及检验等单位开展“起底式”全面摸底排查,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分类逐项建立清单,限期消除隐患,严格按程序验收销号,实时动态更新,落实“动态清零”闭环管理。无行政处罚权的单位对查处涉及行政处罚的事项移交有关部门。
(三)巩固总结提升阶段(6月15日-30日)。各有关部门、企业全面梳理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系统总结经验做法,及时提炼并固化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将专项检查工作与安全生产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专项检查工作,层层压实责任,抓好组织实施,确保检查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强化执法检查,严肃纪律,落实规定。遵守廉政纪律,落实八项规定。各有关部门要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检查频次、检查力度,坚决防止执法不作为和“宽松软”;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对企业自查自改自报的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不予行政处罚,凡是监管部门执法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一律从重行政处罚。对多次违法和事故频发的生产经营单位及相关负责人、从业人员,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加强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讲工业气体使用安全知识和防范基本技能,引导广大群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