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通知公告

守护生命 远离溺水之殇——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

日期:2025年04月15日   作者:永仁县教育局   来源:楚雄教育局    点击:[]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增强防溺水安全意识,掌握防溺水知识和技能,刻不容缓。

一、认识溺水“黑陷阱”

看似平静的池塘、水库、河流边,暗藏溺水“黑陷阱”!水下淤泥吸脚、水草缠绕、水温骤变、暗流突袭、突然加深的水域甚至岸边湿滑跌落都可能让我们瞬间遇险。牢记“水深危险别逞能,遇险呼救不慌张”,发现同伴溺水时勿手拉手施救,第一时间呼叫大人、寻找救生工具。

二、防溺水“六不”原则

(一)不私自下水游泳:独自下水游泳,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如抽筋、体力不支等,很难获得及时的帮助,危险系数极高。

(二)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与同伴相约游泳时,大家可能会因为相互嬉戏、打闹而忽视安全问题。而且,当其中一人遇到危险时,其他人可能因缺乏专业救援能力而无法有效施救。

(三)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家长的监护在游泳过程中至关重要。他们能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并给予指导和保护。

(四)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戏水:没有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水域,如一些偏远的河流、废弃的矿坑积水处等,一旦发生溺水事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

(五)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戏水:不熟悉的水域可能存在暗流、漩涡、水下环境复杂等未知危险,贸然进入,极易发生意外。

(六)不擅自下水施救:当发现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员擅自下水施救,不仅可能救不了溺水者,还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应立即向附近成年人求救或拨打报警电话110 。

三、溺水危险,不可忽视

溺水对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且极其严重的。溺水时,人会因呼吸道被水堵塞或喉痉挛而导致窒息,进而引起急性缺氧。缺氧会对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大脑缺氧4 - 6分钟,就可能导致脑细胞死亡,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失忆、智力下降、瘫痪等。而心脏缺氧时间过长,会引发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即使溺水者被成功救起,也可能因肺部吸入大量污水而引发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给身体带来长期的伤害。

四、自救与救援方法

(一)自救方法

1. 保持冷静:溺水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避免因过度挣扎而消耗过多体力。

2.仰漂求生:如果周围无人,应立即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尝试让自己仰卧在水面上,头部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利用水的浮力,等待救援。

3. 缓解抽筋:若在水中发生抽筋,不要慌张。如小腿抽筋,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缓解抽筋症状。

(二)救援方法

1.大声呼救:发现有人溺水,第一时间向周围人大声呼喊,寻求帮助,让更多人参与救援。

2.抛物救援:迅速寻找身边可用的物品,如救生圈、木板、长竹竿、绳索等,将其抛向溺水者,让其抓住,然后小心地将其拉向岸边。

3.岸上救援:如果会游泳且具备救援能力,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从溺水者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溺水者的腋下绕过,将其头部托出水面,采用侧泳或仰泳的方式将其带回岸边。上岸后,要立即对溺水者进行急救,如清除口鼻堵塞物、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五、共筑安全防线

(一)学校教育

1.安全教育课:定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通过生动的案例、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防溺水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溺水的危害。

2.安全演练:组织模拟溺水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溺水的危险和自救方法,提高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3.宣传警示:在校内设置防溺水宣传展板、张贴宣传标语,利用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防溺水知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二)家长监管

1.履行监护责任:家长要切实担负起对孩子的监护责任,特别是在放学后、周末、节假日等时段,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踪,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2.安全教育:经常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告诫孩子不要到危险水域游泳、戏水,让孩子牢记防溺水“六不”原则。

3. 陪伴游泳:如果带孩子游泳,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游泳场所,并全程陪伴在孩子身边,不能分心。

上一条:2025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解读来了

下一条:天气周报202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