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宜就村:多元产业促发展 乡村振兴添动力

日期:2025年02月12日   作者:李靖宇   来源:七彩云端    点击:[]

近年来,宜就村立足实际和资源优势,牢牢抓住产业振兴“牛鼻子”,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持续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板栗产业提质增效,引领产业升级新篇章。通过采取一系列提质增效措施,成功打造了6000多亩板栗提质增效标准园。实施联防统治,覆盖面积超过4000余亩,有效遏制了病虫害的蔓延,确保了板栗树的健康生长,虫果率从原先的20%大幅下降至8%,显著提高了板栗的品质与产量;推进“腾笼换鸟”与老树改品工程,共计改造低效林地500余亩及老树300余亩,引入高产优质新品种,进一步增强了板栗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品质的提升,板栗的均价从去年同期的1.6元/公斤提升至2元/公斤,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增长。

草莓产业精准发力,激活现代农业新动能。宜就村引进并发展了草莓产业,以50亩连片草莓高效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为核心,通过示范引领,带动226户群众参与草莓的种植,种植面积扩大至1700余亩,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草莓种植格局。在省妇联的帮扶下,宜就村打造了70余亩标准化育苗基地,为草莓种植提供了优质种苗保障。此外,宜就村还成功举办了首届草莓竞拍活动,不仅提升了草莓的品牌知名度,还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了草莓价值的最大化,直接助推群众增收4000余万元,为宜就村草莓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蓝莓产业异军突起,引领高效农业新风尚。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引进高效农业,宜就村率先建成了442亩蓝莓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预计将于2025年2月正式上市,亩产值预计可达17万元,将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同时为周边群众提供了389个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同时,蓝莓产业的成功发展,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14万元的收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乡村旅游不断壮大,助力产业发展新引擎。依托集镇每3天赶一街的繁荣集市,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集镇范围内共有个体工商户342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施龙潭片区旅游开发项目,景区发展农家乐7户,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成功吸引攀枝花、永仁、大姚、元谋等地的游客到龙潭游玩,2024年宜就村龙潭景区乡村旅游产业迅速增值,进出游客达2488人(次),直接带动龙潭景区旅游收入增长24.8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0%,宜就村被评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龙潭荣获云南文化旅游非遗线路产品大赛创意线路二等奖,乡村旅游业成为全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其他产业齐抓管,群众增收渠道得拓宽。烟草产业“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更加突显。2024年实现烤烟产值155万元,户均收入达6.2万元,收购均价达31元。2024年全村春季养蚕95张,夏季养蚕143张,秋季养蚕163张,晚秋养蚕171张,冬季养蚕120张,共计养蚕692张产量27680公斤产值166万元。2024年全村务工人数合计2047人(次),包括省外务工人员、省内务工人员、县内务工人员及乡内务工人员,其中:跨省就业人数318人,省内就地转移就业人数510人,县内乡外就近转移就业459人,本乡镇内打零工等合计760人。技能培训3个班次15天160人,每人每天生活补助交通补助80元,提供乡村公共服务岗位29个岗位。

宜就村通过板栗、草莓、蓝莓、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精心培育与快速发展,以及蚕桑、烤烟、外出务工等产业齐发展,使得全村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迈上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台阶。今后,宜就村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下一条:中和镇:借鉴先进经验,赋能芒果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