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永仁县“党建+”赋能应急救援服务提质增效

索引号:1153232701517648x4-/2024-1115011 公文目录:应急管理 发文日期:2024年05月28日 主题词: 文  号: 成文日期:

如何让“一支队伍搞救援”模式在“一体协同强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提升“永仁应急救援服务”品牌?我们以党建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落实“党建+”,促使起到“1+1>2”的作用。2023年,实现了全县生产安全事故“零死亡”、自然灾害“零伤亡”的目标,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进入全州优秀行列。

聚焦党建融合 “党建+应急响应”展现责任担当

围绕基层社会治理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预防为主、防范为先,创新工作举措,探索“全灾种,大应急”格局“3+135”快速反应机制。一是构建135应急响应圈。以党建为引领,以村民小组长、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支委和村组干部共2001人的第一响应人,以村民小组为四级网格的705个10分钟应急响应圈。以第三级网格为基础,以村委会(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治安员、护林员共671人的第一响应人,划分63个30分钟应急响应圈。以1+7为模式,以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为主体,建立“10分钟响应、30分钟集结、50分钟抵达一线”的快速响应机制。二是建立135应急响应机制。按照划定的705个10分钟应急响应圈、63个30分钟应急响应圈、8个50分钟应急响应圈,建立第一时间直达村民小组的预警机制,第一时间集结的“三队合一”的应急处突机制,第一时间响应的县、乡镇、村(社区)、组、户五级五级联动机制。三是健全135应急响应处置。健全“叫应”机制,“10分钟”信息到人;规范“信息”报送,“30分钟”精准核报;干部“下沉”包片,“50分钟”应急处置。建强基层应急“1+N”队伍,凝聚多重合力,实现多方联动,实现家门口有应急救援队伍,让险有所排,危有所改,使基层群众更有安全感。

注重党建赋能 “党建+应急救援”强化应急保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守护万家安宁,持续强化应急保障,发展应急救援队伍,服务平安建设。一是示范引领。170名应急救援专业队中有22名党员,有计划培养9名党员成为班小组长,发挥骨干作用。发挥239名常备力量中的72名党员的示范作用,在19个成员单位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11支,列为应急救援处置第一梯队。发挥2672名第一应急响应人中552名党员的带动作用,以63个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为负责人,建立三级网格应急响应分队。二是建强品牌。全力开展“应急先锋·安全卫士”党建品牌创建,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第一应急响应人培训7期3600余人次,应急演练55场次17212人,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知识培训22场次3200余人次。通过培训辅导、应急演练等,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党员争当“爱岗敬业先锋”“为民服务先锋”“,不断激发广大党员投身应急救援的热情。三是应急救援。强化党的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保安全、促稳定、促发展、共建和谐上,让应急救援队伍中的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围绕“查风险、除隐患、强整改、促清零”目标,在应急救援中展现责任担当。

坚持党建聚力 “党建+综合服务”提升服务效能

聚焦“平时干什么、战时怎么干”,强化实战实训,采取“平战”调度模式,提高日常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应急救援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力军作用。一是党员当好“战斗员”解群众危难之急。开展应急救援力量改革以来,全县共出动应急救援车辆4226架次、警力1700余人次,完成应急救援任务627次,平均每天处置突发事件3件以上。在森林防火期,平均每天有70名应急救援队员参与巡山护林。在抗旱第一现场,参与抗旱保供水72车210人次。二是党员当好“服务员”解群众愁盼之事。围绕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职能定位,服务群众,为民排忧解难。结合全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开展隐患排查37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327个。针对邻里纠纷、婚姻家庭感情矛盾等,做好心理疏导、化解矛盾和人员稳控等工作,调解邻里纠纷222次,服务“一老一小”,开展“孤寡老人”献爱心义务服务活动346人次。三是党员当好“宣传员”解群众困惑之题。立足应急救援网格员“一线”职能,发挥靠前优势,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工作机制,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为载体,以村(社区)网格为普法宣传主阵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摸排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特殊群体现状和分布情况,开展“送法律、送服务、送文化、送科技、送培训”活动197场次,受益群众达1.6万余人次,惠民服务受到群众好评。

保持永仁县基层应急救援和社会治理常备力量的活力、提升应急救援和综合服务水平、增强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是永恒的主体,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模式,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巩固提升,增强应急和服务本领,当好“守夜人”,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