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永仁动态

【“十四五”答卷】永仁:阳光洒满花果园 四季飘香产业兴

日期:2025年11月20日   作者:   来源: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点击:[]

“十四五”以来,永仁县全面推进农业全领域组织化,深入实施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大措施”,全力打造“阳光生态花果园”,让昔日荒坡披上“生态绿装”,四季飘散“瓜果芬芳”。如今,阳光正通过一片片生机盎然的花果园,转化为群众手中看得见的幸福果实。

一盘棋布局,金色优势成就金色产业

发展靠什么?永仁的答案清晰而坚定:因阳而兴,因绿而名。县委、县政府高位谋划,确立“抓林果就是抓发展”的核心战略,将“阳光生态花果园”建设作为“一县一业”发展的核心载体,科学绘制了产业布局与发展路径图。

历年来,永仁高规格召开“阳光生态花果园”暨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一盘棋”发展格局,工作专班的组建、任务清单的分解,推动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强劲引擎高效运转。设立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开展“草莓对标会泽、芒果对标华坪、板栗对标易门”对标行动,为产业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塑产业格局,四季果香成新名片

永仁县成功突破了“一季一果”的传统模式,通过“四季有果、错峰上市”的科学布局,构建起“春有樱桃沃柑、夏有葡萄蜜枣、秋有石榴芒果、冬有草莓柑橘”的高原特色精品水果产业体系。芒果、草莓、板栗、石榴、蓝莓五大优势产业发展迅猛,年产值均已突破亿元。

目前,永仁已建成亚洲单体连片最大的高原晚熟芒果基地和万亩优质蓝莓产业园,并正着力打造中国露天冬季草莓及扩繁育苗第一县。

在核心承载区莲池乡,罗坝采摘园、草莓产业园、柑橘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串珠成链”,形成了“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康养”的产业生态。“阳光生态花果园”正成为流金淌银的“聚宝盆”。

一地生“三金”,光农互补效益倍增

面对土地资源瓶颈,永仁县大胆探索,在光伏板下书写“绿色文章”,创新推出“板上发电、板下种桑”的“光农互补”立体模式。该模式将光伏板下适宜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一地两用、效益叠加。截至目前,全县光伏区桑树种植面积达2610亩,年产值超过645万元。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343”等灵活多元的利益联结机制,阳光收益直接惠及村集体和农户,“一地生‘三金’(租金、薪金、股金)”成为现实。农户通过租地种桑养蚕,年增收最高可达30万元。同时,“721”“334”“532”等多元化联农带农机制以及“林下套种、粮莓协同”发展模式的推行,既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又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了“光农互补”的双赢奇迹。

科技品牌双驱动,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阳光好果如何卖出好价钱?永仁县以科技提升品质,用品牌点亮市场。完成低产低效林“腾笼换鸟”3184亩,建设示范园3863亩,引进芒果新品种61个、草莓新品种5个。携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国家队”,共建产业科研基地,推动林果产业从“种得多”向“种得好”转变。

截至2024年底,全县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达152个,“生态底色”成为最硬核的“市场通行证”,组建6大产业6支市场经纪人队伍,登记造册林果市场经纪人211人,实现林果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转变。

同时,永仁县全力延伸产业链条,打破“只卖鲜果”的单一模式,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培育了7家特色水果加工主体,开发出果汁、果干、果酒等系列产品,实现了鲜果从“卖得了”到“卖得好”的华丽转身。

永仁县以阳光为笔、以生态为墨、以民生为纸,书写了“阳光生态花果园”建设的精彩答卷。露天冬季草莓产业从“十三五”期间的3000亩,发展到“十四五”期间的2万亩;蓝莓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林果产值实现翻番,达15.6亿元,实现人均5.5亩果林,产量16.9万吨,农户户均增收4.6万元。

展望未来,永仁县将继续深耕“阳光生态花果园”建设,持续推动产业提质、生态提优、三产融合提效,让阳光的馈赠源源不断,让生态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下一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彭鉴到县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开展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