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在猛虎乡,山林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老大难”问题,正通过一套充满乡土智慧的调解机制得到有效化解。近期,该乡综治中心接办的7件纠纷中,已有6件成功化解,剩余1件正在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猛虎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集团作战”破解调解难题。10月初,村民黄某和杨某因土地纠纷来到乡综治中心。和以往不同,这次接待他们的不是单一部门,而是一支由司法、公安、信访、农业农村等多部门组成的“调解联合体”。通过信息互通、资源整合,调解组迅速制定方案,上门走访,避免了当事人“多头跑、反复跑”的困境。这种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的转变,成为猛虎乡提升调解效率的关键一招。

田间地头的“流动调解庭”。针对农村纠纷“小而多”的特点,猛虎乡结合实际推出“乡土化”调解机制,将调解庭搬到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在熟悉的环境中,村民更容易放下戒备,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对于历史遗留的复杂纠纷,乡里还发动“乡贤五老”组成“智囊团”,利用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耐心劝解,最终让“三尺地”变成了“六尺巷”。

“情理法”融合筑牢长效防线。调解不是终点,如何防止矛盾反弹同样重要。猛虎乡推行“情理法”结合工作法,既讲法律依据,也重情感沟通。通过“面对面”与“背对背”调解相结合,先疏导情绪,再解决问题,最后签订调解协议并定期回访,确保“案结事了”更“人心事了”。
下一步,猛虎乡将继续深化“365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构建多元共治的“大调解”格局,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更多猛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