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就镇12个村委会围绕“草莓中耕管理”开展了一场组织化、系统化、全域覆盖的产业赋能培训。全镇以“组织化”为核心引擎,以技术之钥开启产业振兴之门,凝聚“懂草莓、管草莓、抓草莓”的磅礴合力。

织密全域组织网,杜绝培训“一阵风”
宜就镇摒弃旧路,高擎“组织化”旗帜,构建起覆盖全域、联动上下的培训网络。镇级统筹“定方向”。统筹协调12个村的“村级声部”,确保培训指令清晰、步调一致,从顶层设计上避免分散发力。村级落实“抓落地”。各村党组织以“桥头堡”为定位,牵头组织党员、动员群众、保障实施,将培训触角精准触达每一户草莓种植户,包括潜在从业者。这套严密体系让培训告别“一阵风”,以“北斗七星”之势,为草莓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指引。

做细培训落地端,让技术“接地气”
培训落地的关键在于抓住“人”与“场景”两个核心细节。“田间课堂+乡土讲师”,让技术听得懂、用得上。培训课堂直接扎进田间地头,授课者并非学者专家,而是身边的“田秀才” “土专家”——他们是种植数十亩草莓的大户,是能将果重精准控在最佳区间的技术能手,更是摸爬滚打数年、吃透本地土壤气候的乡土人才。他们的语言朴实简明,没有深奥理论,只有“摘叶选晴天” “浇水不淹根”的实在“干货”。这种“身边人教身边人” 的模式,不仅唤起参训者强烈共鸣,更让大家笃定:“他们能行,我们也一定能行!”
班子成员沉一线,做示范、提能力。镇领导班子成员的身影同样活跃在培训现场,他们并非“巡视指导”,而是真正沉下来、静下心,像重回课堂的学子,凝神聆听“乡土讲师”传授;也走下田垄俯下身,观察草莓长势、请教中耕细节。这一行动一方面传递出镇党委、政府发展草莓产业的“十二分决心”,坚定农户信心;另一方面让班子成员从“门外汉”变“内行人”,掌握一线诉求,为后续科学决策、精准服务打下基础。

聚合效应显成效,绘就产业新图景
“组织化保障” “本土化人才” “示范化领导”三者深度融合,催生出“1+12>N” 的裂变效应——以一次全域培训为原点,辐射12个村,激发无数农户的内生动力。如今,“懂草莓” 不再是少数人专利,正成为更多宜就人的“标配技能”;“管草莓”不再是村干部难题,转化为全镇协同推进的“统一动作”;“抓草莓”不再凭经验摸索,插上了科学管理的翅膀。镇级统筹规划、村级落实生产、农户互帮赶超,“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速形成,共同奏响草莓产业的“丰收协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