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红花种植的关键时节,永仁县永兴傣族乡的田间地头,一幅幅忙碌而温暖的画面徐徐展开。农户们弯腰点种、覆土施肥,笑语声中,一粒粒滇红花种子被轻轻埋进土壤,也埋下了新一年增收的希望。近年来,永兴傣族乡依托独特气候资源,以花为媒、以花兴农,让千亩滇红花开成老百姓心中的“幸福花”“暖心花”。

技术进田间“解渴”又“暖心”
产业要发展,技术需先行。为将“科技力”转化为“生产力”,永兴傣族乡为全乡9个村的500余名种植户代表带来了9期“干货满满”的滇红花种植技术专题培训。
培训不走“老路子”,摒弃“满堂灌”,采用“专题讲座+互动研讨+田间课堂”的立体教学模式。“行距要留足40厘米,通风透光才能长得好!”在生动的“田间课堂”上,技术专家蹲下身,指着田垄,面对面、手把手地讲解从选种育苗、精准水肥到绿色防控的全链条技术。互动研讨中,种植大户倾囊相授“土经验”,新种植户抛出“新疑问”,专家现场“把脉开方”,这种“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鲜活模式,让参训学员们热情高涨,直呼“解渴”又“暖心”。

结业领到“暖心礼”增收更有“硬支撑”
培训的结束,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在结业仪式上,一份份沉甸甸的“结业礼”被送到花农手中——500余套由崭新锄头、锋利镰刀和顺手枝剪组成的“农具三件套”,为他们送去实在的支持。“学了新技术,还送新工具,想得太周到了!”一位花农摸着新农具,笑容灿烂。这份心意,不仅暖在心里,更落在手头,为增产增收增添了十足底气。

“红花账”里暖意浓,“全身是宝”效益高
“去年我家种了4亩滇红花,亩产43公斤左右,卖了16000多元,每亩也能稳收4000元以上。”永兴乡中草药材种植技术协会负责人张喜坤笑着说,“比起种其他小春作物划算。”
那软村的李大哥则把滇红花变成了“循环经济”,“花和籽卖钱,杆子打糠喂牛羊。我家养了18头牛、35只羊,一年光饲料钱就省下七八千元!”一朵红花,串起一条产业链,拓宽了乡亲们的增收路。

党建引领聚合力,花开千亩映初心
永兴傣族乡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滇红花连片规模化种植,引导群众抱团发展,让滇红花从“零星种植”走向“千亩连片”。截至目前,全乡9个村委会、1415户农户共种下3597.7亩滇红花,田畴间的点点新绿,正孕育着傣乡百姓的幸福新图景。这千亩滇红花,不仅染绿了山野,更映红了农户的“钱袋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永兴傣乡的“花样”答卷。
从技术培训到农具支持,从增产增收再到循环利用,永兴傣族乡的滇红花故事,不仅是一段产业发展的历程,更是一幅有温度、有笑容的乡村振兴画卷。花开不语,情深意长的滇红花,正温暖地开在土地里,也开在老百姓的日子中。